所在位置: 首页 > 改革实践

提“质”向“新” 在更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时间:2025-01-20 09:02:51来源:人民政协报作者:记者 孙琳 点击:

  提“质”向“新” 在更高起点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赴江西“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专题调研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中部崛起座谈会后的五年来,中部地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三基地一枢纽”战略定位,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担当作为,奋力崛起争先,中部“脊梁”更硬,支撑作用更足,高质量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值此中部地区发展的关键节点,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中部崛起取得哪些发展成果?如何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有哪些经验可循?带着这些问题,2024年12月2日至6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围绕“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走进江西九江、鹰潭、抚州、南昌和赣州等地,详细了解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企业科技创新、存量增量政策落实等情况,在实地调研中寻找答案。
 

  向“新”出发 推动创新转化为发展增量
 

  “这些不同型号的铜箔都有哪些应用场景呢?”在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福科技”)展厅,调研组对颜色各异且薄如蝉翼的铜箔充满好奇。
 

  铜箔是现代电子行业不可替代的基础材料。作为一家高性能电解铜箔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德福科技生产的铜箔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行业:埋阻铜箔主要应用于麦克风声学模块,载体铜箔主要应用于IC封装基板……而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锂电铜箔市场需求大幅增长,产品技术也快速迭代升级。
 

  与市场需求同步,德福科技的产品技术不断升级。“截至目前,德福科技及其子公司合计拥有百余项授权专利,在极薄高抗拉高模量锂电铜箔领域取得行业领先,在高端电子电路铜箔领域已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更重要的是,德福科技将不断突破的技术创新,迅速转化为生产增量,其年产能从2019年初的1.3万吨,短短不到5年时间,增长至如今的超10万吨规模。
 

  如今,这一创新的脚步仍在继续。
 

  “德福科技的研发团队与北京大学裴坚教授团队、厦门大学材料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等国内顶级科研机构长期合作,在电解铜箔用添加剂和硅烷的开发、铜箔晶体结构解析、挠性覆铜板中聚酰亚胺改性、带烷基支链光电高分子材料产品研发等方向共同开展了大量的深层次研究。”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走进江西,德福科技让调研组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里向“新”而行的蓬勃生机。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做好“新”的大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挺直挺硬中部地区崛起的“脊梁”。
 

  走出特色创新之路的,还有江中食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中食疗”)。近年来,江中食疗专注于将传统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形式相结合,通过技术工艺推陈出新,将科技创新转化为食品赛道的新质生产力。
 

  在猴姑饼干生产车间,饼胚进入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烤炉6分钟后,饼干香味扑面而来;在猴姑米稀生产车间,米浆经过辊筒加热30秒后,变为养胃米稀;在全自动无人高架库,1.6万个托盘在22米的高架中来回穿梭,尽数收纳及发出一箱箱的成品;在江中食疗饮料车间,调配、高温瞬时灭菌、无菌灌装、包装均实现自动化操作……透过生产车间走廊的玻璃,无人车间里大小机器共同协作的繁忙景象令调研组成员惊叹。
 

  “我吃过猴姑饼干,养胃很不错。”对于超市货架上常见的江中猴姑饼干,调研组成员并不陌生。其实,目前江中食疗已经研发出了多种口味的猴姑饼干,还开发了多种食疗饮品,比如有益于视力的“益生菌发酵胡萝卜创新饮品”,促进肠道消化的“健消轻饮”益生菌发酵饮品等。
 

  以益生菌发酵胡萝卜创新饮品为例,如何保留胡萝卜有益眼睛健康的β-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的同时,去除其自带的土腥味,并加工成口感好喝的饮料,长期以来是食品业科技创新突破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依托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这一问题被成功破解,江中食疗也实现了相关产品的产业化。这正是得益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谢明勇院士带领研发团队20多年来专注研究“果蔬益生菌发酵技术”——从果蔬发酵专用益生菌种筛选、高活性工程菌剂的规模化制备、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新工艺三方面切入,实现创新突破。
 

  正是这样的数个向“新”,推动江中食疗不断实现发展增量。以江中猴姑饼干为例,其第一条生产线是2018年12月投入生产,日产能可达约30吨,年产值约10亿元;2024年7月,引进的第二条饼干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后,年产值预计也可达到8亿元。
 

  调研组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江西正在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半导体发光器件、高温超导加热装置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万吨级远洋通信海缆铺设船在江西下水……调研组了解到,近三年来,江西大力实施科技兴赣行动,承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增至8家;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73.8%,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近3倍。江西将切实推动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中部地区科教资源集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较多,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1/5以上,为促进中部地区高质量崛起积蓄了丰富的科技力量。
 

  调研组表示,要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原创性科技攻关,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为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提供更多支撑点。要将科技创新深深根植在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沃土之中,以技术革命性突破推动中部地区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中部地区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进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将中部地区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夯实中部地区崛起的产业根基。
 

  逐“绿”而行 加深绿色厚植生态发展底色
 

  园区内各类大型装置林立,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草坪密布,环境优美;斑鸠园水生态景区里,池水碧波荡漾,池中鲤鱼成群……走进中国石化九江分公司(以下简称“九江石化”),这家屹立于长江之滨的绿色智能工厂的绿色生态之景,令人眼前一亮。而值得一提的是,斑鸠园的池水,竟然是来自环保装置处理过的污水。
 

  绿色园区、花园工厂,这只是九江石化向“绿”而行的一个截面。作为江西唯一的大型国有石油化工企业,其不仅是江西工业的重要支点,更是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实地调研中,调研组发现,九江石化已将“两山”理念融入生产的各个环节。
 

  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九江石化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减排,积极探索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公司已先后获评国家首批绿色工厂、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标杆企业。同时公司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推动“炼油﹢芳烃”全产业链发展,推进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2022年建成投产89万吨/年芳烃项目,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三个自主掌握芳烃生产技术的国家。
 

  走进江西,调研组深刻感受到江西的生态绿色与产业绿色并肩而行。
 

  一方面,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以上,2023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6.5%,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7%;扛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的职责使命,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确保“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另一方面,江西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沿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加快优化升级。
 

  这些,在不少企业的身上均有映射。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鹰潭江铜集团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世界500强铜冶炼企业,是中国铜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加工基地和重要铜消费区。
 

  “运输、质检、取样、称重、贴标、打包……自动叉车和机械臂各司其职,有序作业,将以往12道互不衔接的工序融为一体。”这是世界首条电解铜智能生产流水线高效运行场景,也是来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参观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调研组站在江西铜业贵溪冶炼厂调度指挥中心的大屏前,可以实时看到车间里操作情况与生产数据。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已实现首建国内铜冶炼行业第一套生产执行‘操作系统’。第一个铜冶炼大数据平台。首创‘一步法’渣直排缓冷自主改造。首开双系统‘三年长周期生产’高质量铜冶炼新模式世界先河。”这样多的“首个”成绩,得到了调研组频频点赞。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江铜集团持续引领行业绿色担当,全面升级绿色冶炼体系,深度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构建了“生产低碳、废水趋零、废气超低、固废榨净”的绿色冶炼新业态,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调研组认为,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等,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面临着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在此背景下,加快建设美丽中部,是中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
 

  畅“通”互联 多元动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
 

  “2023年,营收突破2700亿元,电商交易额突破800亿元,南康家具品牌价值超700亿元,居全国家具产业带首位。”这组漂亮的数据来自赣州南康现代家居产业集群。
 

  作为全国最大的实木家具制造基地,赣州南康家具产业历经30年风雨征程,已从单一的家具制造发展成为一个集加工制造、销售流通、专业配套、家具基地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
 

  成长背后,故事多多。
 

  21世纪初,随着全球化加速演进与国际贸易日益频繁,一些赣州家具企业开始试水国际市场。赣州南康现代家居产业集群也是出海闯市场的队伍之一。不过,家具产业木材进口、产品出口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非常棘手。
 

  一个好消息拨云见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赣州投资逾百亿元在南康区建设赣州国际陆港,向海外要资源和市场。赣州国际陆港的建设,为家具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利好。
 

  “满载着家具、电子产品等‘中国制造’的X9238次中欧班列,从江西赣州国际陆港驶出,经由霍尔果斯口岸出境,预计10天至15天后就可抵达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调研组了解到,作为江西省首个内陆开放口岸,赣州国际陆港自201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就以其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为赣南老区家具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持。
 

  除家具产业外,赣州还依托赣州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的运输优势,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随着赣州国际陆港的不断完善和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江西赣州正逐步从物流枢纽转变为对外开放的高地。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经济“大动脉”才能活力涌动。在调研组看来,今日的赣州国际陆港,已成长为枢纽港、物流港、贸易港,越开越密的中欧班列,不断为赣州乃至江西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除此之外,作为全国第35个、江西省首个综合保税区的赣州综合保税区,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动力。为充分发挥“区港联动”特色,其首创了区内增设副卡口,直通铁路场站,实现保税区与铁路口岸物流无缝衔接。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赣州综保区特色优势,围绕保税区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和销售服务中心这‘五大中心’功能,开展全球招商。吸引更多加工制造企业、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动再制造业的发展,促进国内外市场的销售和分销活动。”赣州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5天5地,10多个调研点位的脚步丈量,调研组看到了江西省聚焦“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1269”行动计划和“十百千万”工程等重点任务,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举措。
 

  调研组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聚焦助力中部地区做大经济总量提升质量、持续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区域协同发展、城市群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等方面深入研究、建言献策,为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贡献政协智慧。(记者 孙琳)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5年1月20日05版)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