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聚焦“四带一自” 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徽省阜阳市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广园区带动、龙头带动、合作带动、大户带动和脱贫户监测对象自主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的“四带一自”模式,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16亿元,占衔接资金总量的57.56%。实施项目进行完善的达标园区167个,实施项目新建的达标园区110个。365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脱贫人口7255人持续增收。
聚焦园区带动型
“支持已脱贫地区结合特色产业发展,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园区。”阜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围绕改善现有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大投资,扩大园区建设规模,增强园区带动产业发展和村集体增收能力;另一方面,依托各地种养习惯、产业优势,新建一批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农业特色产业园区。
临泉县中原牧场肉牛肉羊养殖小区共统筹衔接资金6450万元,扶持129个非脱贫村入股县中原牧场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为每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万元。能繁母羊自养培育示范项目共带动1534户脱贫户及监测户增收153.4万元。
颍东区瓦大番茄谷通过“市场渠道+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示范带动模式,示范带动基地所在地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致富。园区常年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16个,带动脱贫村57个,辐射带动蔬菜面积近20万亩,惠及农户4万多家。2021年,通过瓦大平台销往沪苏浙地区的农产品和消费帮扶重点产品数量达到4000多吨。
聚焦龙头带动型
“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本土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据了解,该市创新实施“1+N”全产业链发展模式,“1”即龙头企业、“+”即龙头企业和配套基地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N”即最小单元的标准化规模种养殖基地。
该模式旨在通过聚焦一个特色品种、培育一个龙头企业、打造一个主导产业、塑造一个主打品牌、建设一批单品基地、带动一片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收致富。“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金融+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产业优势和规模优势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参与,真正实现企业增效、村集体收益、农民增收三方共赢,互利发展。”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安徽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同时,该企业与38个村集体合作,以自有要素土地、资金和资产的方式入股种植基地,根据年度效益及占股比例分红。
聚焦合作带动型
该市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组织优势和经济带动优势,支持以村为单位组建合作社,采取“能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将农户的土地、技术、产业帮扶资金等入社参股,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技术、农资、信息、产品营销等一项或多项服务,或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带动广大群众增收。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农户合作养鸡,即由公司提供苗鸡、饲料、药品、技术指导和培训。”阜阳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农户按公司技术指导建标准鸡舍、防疫、饲养等,并由公司统一回收成品鸡。这种模式公司承担市场风险和部分养殖风险,农户获得公司承诺的平均收益,承担部分饲养管理风险。”
聚焦大户带动型
该市鼓励种植养殖加工业大户就近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增收。
“这些年,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就是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据太和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种粮大户徐淙祥,十多年来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今年更是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重点关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大力实施‘132’工程,通过引导乡村能人就地创业带动就近就业等方式,促进农民群众稳定增收,力争到2022年底,以全市100个乡镇为示范,新增带动3万人实现灵活就业,平均每人每年工资达2万元以上。”阜阳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说。截至目前,通过实施“132”工程,实现新增就近就业人员3.33万人,人均累计增收14873元。
聚焦自主发展型
近年来,阜阳市深入实施脱贫地区“四带一自”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对发展自种自养的帮扶对象,加大产业帮扶项目支持力度,因户施策指导实施发展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群众易接受、增收较稳定的优质高效自种自养项目,支持持续稳定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促进帮扶对象持续稳定增收。
同时,该市大力推进科技强农,促进产业高质高效,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产业发展专家组、产业发展指导员作用,加强入户帮扶,开展技术指导和生产培训,提高自种自养帮扶对象生产技能。
来源:人民网
编辑:张恬恬
- 上一篇:新疆壮大集体经济 增强造血能力…
- 下一篇:有志有为年轻人在乡村一线创新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