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同心县: 金融赋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是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同心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同心营管部主动对接同心县委组织部,通过政策联动、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强化人才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同心县142个行政村累计投入各类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3.94亿元,总收益4519.06万元,实现了小农户与大产业的有机衔接,为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金融赋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根基。
政策联动:架设村集体经济发展高架桥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国人民银行吴忠市分行同心营管部指导当地农村商业银行植根基层、聚焦“三农”、践行普惠,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以政银农合作为依托,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蓬勃发展铺就坚实路基。
走进宁夏同心县韦州镇庆华村,一座座葡萄温棚整齐地分布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温棚里温暖如夏,翠绿的葡萄叶下藏着一串串刚长到芝麻粒大小的葡萄。庆华村党支部书记金义刚向《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非常感谢农商银行的支持,有他们的资金做后盾,村集体产业才能发展这么快。
同心农村商业银行与县农业农村局主动对接,联合摸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情况及金融需求后,签署了“支持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合作三方协议”(以下简称“三方协议”)明确职责分工,包括在该行设立村集体经济发展基金、创设村集体经济专项贷款、为村集体招聘专职会计等事宜,并提出金融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一村一措施、一项目一路径”的可行性方案。庆华村便是这份三方协议的第一批受益者,不仅建设了葡萄温棚,还被打造成当地万头肉牛产业示范村,实现了多产业协同发展,真正为这个移民村量身打造了产业形态,找到了共同富裕的钥匙。据了解,庆华村集体经济组织今年可实现收入452万元,净利润可达55万元。
“庆华村的发展成效,只是金融支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一个缩影。”同心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张念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目前由“政府牵头、农商银行搭台、村集体唱戏”的合作模式在同心县广泛推广、遍地开花。同心县142个行政村已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142家,实现了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
模式创新:激活村集体“造血”功能
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村集体经济尽管有较大发展,但自身“造血”功能并未被完全激活,原因之一是缺乏发展资金的支撑。同心农商银行下足功夫,创新推出多种信贷服务模式,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保驾护航。根据三方协议创设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专属贷款”产品,采取“农商银行+担保基金或专项资金定期存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委会”模式,主要为各类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成员提供生产经营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最高额度可达300万元。该产品立足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相配套,让农村“集体资源”变“集体资产”,增强了自身“造血”能力。该产品因此荣获2023年国家“金融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优秀案例”荣誉称号。同时,创新推出的“村集体壮大资金账户监管+村委会干部连带保证”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担保模式,稳慎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使金融帮扶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村集体产业发展日益壮大。目前,已累计向4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支持产业发展信贷资金3875万元。
人才赋能:增强村集体内生发展动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村集体经济繁荣还得依靠“乡村能人”。同心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带动作用,推出“农村基层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商银行”的“头雁”带动模式,该案例也被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评为“2024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案例”,是宁夏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此种授信模式引领示范作用突出,通过对“头雁”进行信贷正向激励,目前培育扶持肉牛养殖、中药材种植等致富带头人730名,建设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点110个,每年业务补贴近120万元,相关补贴进一步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凸显联农带农作用,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还积极推出“党建+金融村官”联建共建模式,选派素质硬、能力强、作风好的信贷人员入驻各行政村挂职,在落实金融服务的同时,协助各行政村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在三方协议基础上创新建立村集体财务协助管理模式,每年出资115万元,聘请18名会计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专职财务人员。此举是银行和村集体组织的双赢举措,不仅规范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还实现了同心县12个乡镇、142个行政村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全部在同心农村商业银行开立,有效降低了由于财务管理不规范给银行机构带来的信贷风险。
- 上一篇:笃行实干践普惠情系“三农”促振…
- 下一篇:宁夏固原:金融赋能农村集体经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