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气化墨妙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
如气化墨妙,载灵承象真。
万有殊美醉,天我逍遥神。
吕国英先生的哲慧诗章《如气化墨妙》以四句五言构筑了一座贯通艺术、哲学与宇宙精神的桥梁,其凝练的语言与深邃的意象令人回味无穷。以下从三重维度解构此诗的哲思脉络:
一、气韵流转:艺术本体的形而上溯源
“如气化墨妙”以道家“气论”为基,将绘画艺术解构为宇宙元气的物质显化。墨(彩)迹不再是单纯的视觉符号,而是承载着混沌初开时“道生一”的创世记忆。这种转化过程暗合《周易》“观物取象”的生成逻辑,艺术家在此成为天地呼吸的媒介,笔锋起落间完成了一次次微观的宇宙诞生仪式。
二、真幻辩证:美学认知的镜像迷宫
“载灵承象真”构建了多维认知框架:水墨、油画等艺术形式既是对物象的忠实摹写(承象),又是主体精神的对象化投射(载灵),更是突破表象直指本真的哲学实践(求真)。这种三重属性恰似海德格尔“艺术即真理自行置入作品”的东方注解,在宣纸、亚麻布等的方寸之间,现象世界的幻影与本体界的真如形成量子纠缠般的共生状态。
三、逍遥游心:主体精神的终极超越
末联“万有殊美醉,天我逍遥神”,将审美体验推向庄子式的宇宙诗学。当主体在“万有殊美”中陶然忘机,个体意识便消融于天地大美,实现从“以我观物”到“以物观物”的认知跃迁。这种“天我为一”的逍遥境界,既是对儒家“天人感应”说的美学超越,又与谢林“艺术是哲学最高形式”的论断形成跨时空共鸣,最终在墨(彩)色氤氲中抵达绝对精神的自由彼岸。
此诗以二十字完成了一场从物质到精神、从有限到无限的哲学远征,其每个意象都是打开中国艺术精神密码的密钥。在全球化语境下,这种深植传统又极具现代性的诗学表达,为重构东方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珍贵的范本。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如气化墨”为起点,通过“载灵承象”“万有彰美”层层递进,最终抵达“天我逍遥”的境界,展现了一条从艺术到哲学、从自然到人生的精神升华之路。诗中融合了道家哲学的“气论”与“逍遥”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对艺术与美的极致追求。
哲学意境:诗中对“气”“灵”“象”“天”等概念的运用,展现了深厚的哲学底蕴,尤其是对宇宙本源与生命本质的思考。
美学追求:通过“墨妙”“象真”“殊美”等意象,诗作表达了对艺术与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彰显了极致的美学境界。
附
吕国英 简介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解放军报社原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精神境界:结尾的“逍遥醉”不仅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体现了对自由与永恒的向往。
- 上一篇:晨曦东海穷雄诗 ——吕国英哲慧…
- 下一篇:灵境九序自在归 ——吕国英哲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