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凉山州三河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把日子过得“瓦吉瓦”

时间:2022-02-12 17:10:34来源:人民网作者:李平 王洪江 彭茜 点击:

  大凉山深处,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的连绵青山被冬日的暖阳照耀着,静谧而美好。走进三河村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可以看到一座座有彝族特色的新房整整齐齐,新修的柏油马路贯穿全村,通到每一户村民的家门口,房前屋后粉刷一新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个深度贫困村。
 

航拍三河新村。 田彬摄
 

  2018年2月11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三河村,走进村民吉好也求家的老房子。那个用泥土堆砌的土坯房十分低矮,没有窗户。习近平总书记俯身走进屋里,与吉好也求一家亲切交谈,鼓励他们早日脱贫致富。
 

  “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家里来,我们很高兴。走进院子,他就问有没有水、有没有电,到屋里后,问我们有没有被子盖、粮食够吃不、穿衣暖和不,他说的话很让人感动。”当时,39岁的吉好也求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和习近平总书记握手,全家人还与总书记合了影。回忆起4年前的场景,吉好也求仍难掩激动,“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一家人说,‘我一直牵挂着彝族群众,看着你们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很高兴,希望孩子们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听了总书记的话,心里亮堂堂的。4年了,他说的这些话我都一直记在心里,不断向着致富奔小康而奋斗,不忘他的恩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河村考察时,吉好也求的女儿吉好有果为习近平总书记演唱了《国旗国旗真美丽》,她唱完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带头鼓掌。
 

与小朋友合影的吉好有果。 田彬摄
 

  4年之后,那个大大方方的小姑娘长高了,有一米五的个头,甜甜的笑容常常挂在脸上,人也变得更懂事了。在与吉好有果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她的普通话说得更加流畅了。她说:“习爷爷来到我们家的时候,我才9岁,当时我特别特别开心。”
 

  如今,吉好有果已经读小学6年级了,学习成绩不错,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她说:“我从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道理,我现在学会了英语、唱歌、跳舞、陶艺。春节到了,我祝习爷爷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据了解,吉好也求家所在的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占54.16%。作为曾经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凉山州在当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20年凉山州实现全面脱贫,三河村建成易地搬迁安置点,253户1294人搬入新居,吉好也求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新家有100平方米,砖混结构,整齐干净、宽敞明亮、温馨舒适。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样样不少,他还利用一间屋子开起了超市,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红红火火。
 

  千百年来,这里的群众“出门靠走(路)、过河靠溜(索)”“对面能听声,相见需数日”。现在,凉山州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平整的道路通过吉好也求家门口。“到昭觉县半个小时,西昌市一个小时就到了,方便了。”吉好也求说,“全家养猪养牛的钱、打工收入、这个商店的利润、打扫卫生工资、护林员工资,这些加在一起一年有8万多的样子。现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一年比一年幸福了。”
 

  如今,在大凉山的公路边、村口,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上的彝语“卡莎莎”是“很感谢”的意思,而“瓦吉瓦”则是“好得很”的意思。这些标语,是当地群众的心声,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从吉好也求家出来,沿着柏油马路,来到了三河村的肉牛养殖合作社,在2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内,我们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合作社负责人洛古有格。
 

  洛古有格回忆,2018年2月11日,围坐在村民节列俄阿木家的火塘边,习近平总书记同村民代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用拉家常的方式,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座谈会,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开出了良方。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要培养本地人才,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还要移风易俗,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座谈的时候我就给总书记汇报了,我是在2009年读完大学,然后2013年底的时候回来,成立了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发家致富。”洛古有格,正是当年参加了那场脱贫讨论会的成员之一。他说,“跟总书记座谈以后,我自己干事创业的干劲十足。”
 

  从国企辞职回到家乡三河村,洛古有格创办起了乌金猪养殖合作社,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2018年,他又创办了肉牛养殖合作社。“现在一共养了150头西门塔尔牛,今年开春的时候还要贷款再买100多头,每年大概会有二三十万的收益。”洛古有格说,养殖农户从最开始的12户增加到了现在的168户,其中脱贫户68户。“我去年又给47户农户担保贷款了203万,这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
 

正在喂牛的洛古有格。 人民网 朱虹摄
 

  在中央、省、州、县委组织部的资金帮扶下,洛古有格新建了标准化养殖场,作为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洛古有格也被推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带领大家学技术、谋发展。“现在我们合作社有3个长期工,其中有两口子之前没有养牛的技术,到养殖场来以后,我教了他们一些养牛的技术,现在每人每年有3万块钱的收益。将来他们把技术学好以后,自己也可以养牛。”
 

  洛古有格坦言,对于产品未来的销路他并不担心。未来,会借助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方式来开拓市场,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培养养殖大户,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并且,还要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互动发展、种养结合,走生态种植养殖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三河村自己的绿色养殖品牌。
 

  4年来,凉山州坚持多元化、差异化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凯说,三河村把产业发展作为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举措,坚持因地制宜,结合三河村的土壤、气候等特点,探索出适合三河村的养殖、种植、加工、旅游、劳务输出“五大产业”。目前,村里已种植云木香1000亩、冬桃370亩、花椒2800亩,预计两三年后,能实现户均年增收两万元以上。“包括现在的西门塔尔牛、半细毛羊、乌金猪养殖,其实在规模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效益,只是说我们希望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在深加工方面,再做出一些探索,让我们的产品能够走向全国。”
 

  如今,凉山州脱贫攻坚战已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然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总书记的到来给三河村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发展旅游的红色资源。”三河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凯说,近年来,三河村立足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体规划建设党群中心、村史馆、干部培训中心。2020年2月,村史馆已完成建设,附属的酒店、餐厅已于2021年7月完成装修。去年一年,三河村新旧址作为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已接待超两万人次的游客。
 

  “主要是要把农业和旅游资源相结合,吸引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帮助他们实现长期稳定增收,让全村的老百姓都能够共享到我们乡村振兴阶段的成果。”对于未来,李凯语气坚定,“我有信心带领全村的干部群众,为三河村老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而接续奋斗。”
 

  “凉山三河村摆脱贫困、逐步步入小康,实际它主要还是通过异地移民搬迁。”谈起这几年三河村的新变化,四川省凉山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董红兵很有感触。他说,以前这里的百姓都是分散地居住在山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环境比较封闭,搬迁后集中居住,水、电和进村入户的路等基础设施问题都得到了改善,老百姓之间的交流多了,思想开放了,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尽管这个地方面积不大,但是实际上它为我们整个凉山州的乡村振兴探索了路子。”董红兵说。

  (责编:袁菡苓、薛育建)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