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德市黄盛村:新时代美丽乡村到处弥漫着农耕田园文化气息
远离城市的喧闹,享受自然淳朴的味道,在浙江省杭州建德市杨村桥镇有这样一个地方,“桃花源”般静静地在建德越变越美。
在最美的时间,赴一场杨村桥黄盛村之旅,读书、喝茶、戏水、采摘,不争朝夕。
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回归大自然、品味慢生活已成为一种时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情怀不时地勾起我们对乡村的向往。
黄盛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到处都弥漫着农耕田园文化的气息,很适合假期休闲娱乐和周末一家人的乡村生活。
建德市杨村桥镇的北面有一条长宁溪,这条溪很长,沿途有很多古老的村庄,黄盛村就是其中之一。清澈的母亲河长宁溪水贯穿全村。
黄盛村位于建德市杨村桥镇中部,杨长公路3公里处,由原潘家、朱家、叶家和黄家四个自然村调整合并而成,行政区域面全村占地7.14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8636亩,农田711亩,人口1310人,农户380户,村民小组14个,党员61人,村民代表53人。
黄盛村依山而居,临溪而住,山岚起伏,层峦叠嶂,雨季时节,云雾缭绕,别有一番有仙则名之意境。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石桥横跨,甚有一幅小桥流水之美景。
这一切,都缘于村“两委”在杨村桥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狠抓党建工作。通过“三整”,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治水“整”出好面貌
2014年之前,村里环境还是非常的差,走在黄盛村,空气中飘散着一丝臭味,河道里也有畜禽粪便的堆积。这都是村里9户养鸡户在“作怪”:养鸡场不仅位置离溪近,产生的粪便和污水也直排其中,污染严重。借着“五水共治”的契机,村领导班子召集全村党员,统一思想,主动挑起“治污、治水”这肩重担。大家一起三天两头上门做工作,讲政策、谈危害、说道理。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所有养殖户的退养拆除协议签订工作,并开始陆续拆除养鸡场。
黄盛村“两委”把“五水共治”宣传工作当做ᅳ件大事来抓。显眼横幅、标语自不必说,公示栏里张贴着的治水护水资料从未间断,分发给村民的传单、手册更是不计其数。
村班子还带着村里的党员和群众当起志愿者,捡垃圾、除杂草,捞漂浮物,给群众带了个好头。
针对河流上游流经途中堆积的部分淤泥和垃圾,村里专门雇挖机清理淤泥和河岸边的高秆植物,又雇卡车清运垃圾。
两个月后,河道就变得清洁整齐,河水也变得清澈了。
拆违“整”出新农村
2020年,黄盛村按照创建“省级农房设计落地试点项目”的工作要求,通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将村庄规划和危旧房屋整治,道路建设与庭院绿化,污水改造和垃圾分类,产业发展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建设高潮。
到2021年底,黄盛村“省级农房设计落地试点项目”顺利完成。
为解决安置下山移民和无房户的住房困难问题,由黄盛村“两委”牵头,杭州市九三学社和杭州市建委帮助设计、负责施工质量监督,黄盛村村民集资建设,新建16栋联排别墅,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该村社选址优越,离建德市区只有24公里,离高铁站只有7公里,背山邻水,外观和户型高端大气,符合农村生活、生产所需。村貌变美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村社成为我省美丽乡村建房的新样板。
治荒“整”出百果园
去年,黄盛村紧紧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结合本村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种植抛荒水稻300亩。投资30万元,修建了十里桃花园,溪边休闲绿道,创建美丽庭院。打造完成草莓“标准地”示范园200余亩,采用与旅行社“共建共管共享”的模式,打造特色民宿。
“草莓“标准地”示范园的核心就是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土地平整,统一建设大棚,统一对外招租,市场化经营,莓农可以拎包入住。通过标准化种植,清洁化管理和品牌化营销,让更多村民参与到草莓共富产业中来。”黄盛村党总支书记王建设说。
通过打造环境与产业的发展,黄盛村每年吸引旅客来村采摘黄桃、草莓人数达2000人次,受益户数100余户,受益人数500多人,增加了集体和村民的收入。
在农业标准地建设中,集中流转土地80亩,进行标准化建设,每年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12万元,村民每年每亩增收2万元。通过对村里荒芜的宅基地进行整理,新增建设用地6.6亩,用于新村安置地建设,仅此项为集体经济创收130余万元。
近年来, 黄盛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充分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逐步推进各项农村工作走深走实,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2019年,黄盛村人均收入17000元,到了 2021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0000多元。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就翻了三倍。
如今,黄盛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正以昂扬的斗志带领全村广大村民走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 徐有根 洪旭朝 )
- 上一篇:河北唐县坚持人民至上:“一件事一…
- 下一篇:纸同道合 | 中国纸业:国家“双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