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改革实践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聚焦“图、形、实、魂” 打造乡村振兴“江州样板”

时间:2022-03-22 09:29:14来源:中国集体经济网作者:李红兰 点击:

  江州区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是地级崇左市唯一城区,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处在中国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上,可在1小时内通边、达海、抵空,交通极为便利。辖区内居住着壮、汉、瑶等十几个民族,常住人口43.5万人,人均产蔗、产糖位居全国县级首位,素有“中国第一甜县(区)”美誉。
 

  中法合作建设的江州区乐斯福项目成为全球最大的酵母生产基地。江州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江州区举全区之力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村庄规划建设落后、群众参与性不强、产业结构单一、精神文明建设滞后为问题导向,按照规划先行、群众主体、产业支撑、党建引领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和发展,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江州模式”,荣获广西乡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县(区)表彰,获评为首批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是广西唯一一个上榜的县(区)。江州区规划获得国土部奖励。2019年,广西乡村风貌提升现场推进会、全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现场会先后在江州区召开。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江州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一、坚持规划先行,着力描绘乡村建设之“图”,力求“新村有新景”。“图”就是乡村振兴要有规划、要有蓝图。一直以来,江州区始终高度重视乡村建设,但受制于规划滞后的问题,乡村“无规乱建”的情况较为严重,与江州区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丰富绚丽的民族文化很不对称。为改变这一现象,江州区按照“全域规划、城乡一体”理念,聘请专业公司精心编制了乡村建设全域规划,将村庄、产业、土地、旅游、环境、公共设施配套“六规合一”,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域,以景点的要求建设乡村。同时,注重点线面结合。在点上,坚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持原生景观和村容村貌。在线上,统筹推进新和、江州、左州三条示范带建设,带动沿线人居环境改善。在面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造村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实现点的突破、线的连通、面的拓展,带动沿路、沿河村庄全面提升。
 

  科学的规划,需要严格地执行。江州区明确由乡镇(街道)履行农房管控职责,在这过程中,坚持无规划不审批、无审批不开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经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打造,江州区成功创建生态乡镇4个,市级以上示范性村屯62个,高品质打造了新和、江州、左州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卜花村、板备村作为广西美丽乡村代表荣登央视第17频道《我的美丽乡村》栏目向全国观众展示,2020年江州区获评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首府南宁和崇左市民周末游、周边游的首选地。
 

  2020年10月,崇左太平古城开门迎客,成为崇左最热门的景区之一。江州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二、坚持群众主体,着力塑造乡村风貌之“形”,力求“新村有新貌”。“形”就是乡村要有风貌、要有形象。在乡村整治工作中,往往存在党员干部作用发挥有余,群众作用发挥不足,“干部干、群众看”“干部着急、群众不急”,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江州区通过竞争奖补等四个机制,把村庄整治和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自己手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实施“项目跟着‘三清三拆’走”的竞争机制,让群众动起来。制定整合涉农项目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整合住建、财政等部门涉农资金投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清拆工作的村屯优先获得公共服务项目,以项目建设激发群众建设乡村的主体性、积极性。2021年,江州区通过这一竞争机制”,整合9000万元资金投入乡村建设,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三清三拆”,自主建设家园的热情,有528个屯完成“三清三拆”工作,落实道路、人饮、路灯等项目254个,预计今年可全部完成清拆工作,每个通过验收的屯至少落实一个项目。二是推行群众“下单”,政府“领单”的工作机制,满足群众的需求,让群众干起来。以“政府帮物料、支部带队伍、群众出人工、社会献爱心”的工作思路,对群众发动得好、投工投劳多的村屯,安排0.5—2万元的启动经费,用于采购水泥、砂石、砖头等物料,给予优先解决,吸引农民群众自主建设房前屋后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微庭院。三是推行 “听群众说、向群众讲、带群众干”的工作方式,把群众带起来。注重了解群众意愿,认真抓好宣传动员,和群众算准“政治账”、算清“经济账”、算好“社会账”、算通“生态账”、算会“文化账”,使群众看到参与“三清三拆”和乡村建设工作的实惠。同时,发动党员、村屯干,财政供养直系亲属,“两代表一委员”三个带头拆,按先难后易方法迅速打开“三清三拆”工作局面。2019年以来,江州区已累计调动30多万人次参与乡村建设,拆除猪栏牛栏、危旧房4842间。特别是新和黑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带16个屯,仅用1个多月时间,群众就自发拆除猪栏牛栏、危旧房352间,目前,该示范带已完成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三、坚持产业富民,着力充盈乡村产业之“实”,力求“新村有新业”。“实”就是要有产业布局、要有实业。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就没有依托,农民增收也只能是一句空话,乡村振兴更无从谈起。近年来,江州区坚持按照产村互动的原则打造每一个新村,让农民在新修的家园安居,在家门口乐业,真正实现“新村新生活,新村新幸福”。一是做优乡村+农业文章。深入实施“甘蔗稳农、坚果富农、养殖强农、粮食安农、品牌兴农”五大工程,大力发展蔗糖循环经济、肉类食品深加工全产业链等富民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累计创建家庭农场6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932个,2021/2022榨季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115万亩,产蔗569.8万吨、产糖70.2万吨,实现蔗农总收入29.63亿元,蔗农年人均收入1.1万元以上。二是做旺乡村+旅游文章。江州区利用好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吸引一批大健康和文化旅游有关重大项目落地发展。漂流、民宿、法式餐厅、水上飞机、热气球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先后建成运营,在野宿集民宿是广西最大的民宿集群,累计创建4A级旅游景区6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3个、星级酒店6家,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兴旺发展,2021年江州区接待游客606万人次,旅游消费额72.3亿元。三是做好乡村+电商文章。引进京东科技集团,投资建设互联网+数字经济合作项目,待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对江州区的腊鸭、酸菜、红糖、沃柑等特色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宣传推广,并开设直播销售平台,实现直播带货。同时,优化完善物流快递服务,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通过高效运营的物流快递服务体系,让广大农村货畅其流,倒推农村产业升级转型发展。
 

  崇左东亚糖厂。江州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坚持党建引领,着力铸牢乡村文明之“魂”,力求“新村有新风”。“魂”就是要提升文化内涵、注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为打通农村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江州区坚持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以文化建设为推手,不断探索“党建+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一是抓住“关键少数”。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绩效考评,并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村第一书记提拔晋升的重要内容,由乡镇(街道)统筹,第一书记负责,定期到各村屯播放爱国题材电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爱家。二是筑牢基层文化宣传阵地。在11个乡镇(街道)建成文明实践所和文明实践站11个、扫黄打非基层站点131个、农家书屋和文化室160个、党群服务中心118个,打通了教育、引导、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98个行政村“一约四会”实现全覆盖,初步形成了“文明创建+实践教化”融合互促新模式。三是选树一批模范人物。江州区把评选“模范人物”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隆重表彰江州区“十大先进模范人物”,选树70名担当作为好干部、12个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2021年共培树县级(含)以上文明单位25个、文明乡镇10个,文明村(社区)85个、文明家庭(好家庭)55个,其中国家级文明单位3个,以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向基层延伸、向基层深化、向基层拓展。四是建立“微组织”。以党支部为核心,指导各村屯成立“一部二会三队”(即党支部,党群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老少助攻队),负责对村庄建设规划、环境卫生整治、文明先进评比等进行集体商议决策,积极营造新时代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浓厚氛围,群众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显著增强。
 

  江州区人均产蔗产糖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具有“中国第一甜县”的美誉。江州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江州区将与全国人民一道,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精准把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正确方向的基础上,奋力开启乡村振兴工作的广阔新局面。(李红兰)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