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赶考”乡村振兴,山西沁县这样破题
展开农民幸福新画卷
——山西沁县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沃野平畴,山清水秀,千泉奔涌,八湖绕城,沁州自古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创造了灿烂丰厚的文化,耕读传家的优秀传统至今不衰。
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在一段时间里沁县的脚步明显慢了下来。特别是面临着贫困面大、致贫原因复杂、贫困发生率高等一系列问题,脱贫攻坚成为沁县面临的首要难题。
在伟大的脱贫攻坚进程中,沁县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众志成城的气概,打响了决战决胜贫困的战斗,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2020年全省46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年度考核中,沁县位列一类县,在2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中名列第6。
成绩来之不易,赶超重任依旧。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既要“守底线”,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又要“上层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底板。沁县作为一个农业县,如何破题? 沁县县委书记秦军对此信心满怀:要坚持全县“一盘棋”的思想,拿出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确保一年一个新进展、五年夺取新胜利,使全县的“三农”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位置、有名气。
沁县县长司慧军表示,今年以来,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沁县继续执行“四个不摘”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出台一系列政策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思路,沁县通过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的有机衔接,着力在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兜底保障、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等具体工作上破题开局,依托自身优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无缝对
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越来越明晰,道路越走越宽阔。
放大优势
牵紧牵牢产业基础“牛鼻子”
产业兴,百姓富;百姓富,县域经济才能强。
进入冬闲时节,脱贫户李相贵却没有像往年一样闲下来。连日来,他到乡里、到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询问明年种植小米的具体扶持政策。今年,李相贵种植了3亩小米,虽然雨水多,产量、米质不如去年,但在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有限公司的帮扶下,减产并不减收,
还略高于去年,这得益于该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谷种、谷子专用肥,免费提供谷子生产从种到收的各种农具机械,免费提供技术支持,免费为无劳力户、困难户脱粒收打谷子等一系列帮扶措施,最可靠的保障是公司按高于市场平均价14%左右的价格与农民签订种收合同。
将龙头企业舞起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从根本上巩固产业振兴的基础,这是沁县的优势所在,也是沁县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力点。
沁县路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发展有机芦笋种植、销售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该企业在新店镇小王村发展有机芦笋种植基地1000多亩,不但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通过劳务用工使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芦笋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城市,甚至出口国外。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常年劳务用工达到了200多人左右,带动周边6个村庄的百姓实现了增收致富,仅今年该公司的工资性支出就达到了700多万元。
目前,沁县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9家,这些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企业,成为沁县巩固产业成果的中坚力量。抓住这一独有优势,沁县围绕沁州黄谷子、晋汾高梁、中药材、设施蔬菜、牧养殖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市场流通业等特色产业,努力扩大产业规模,积极支持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动“企业+基地+脱贫户”、“企业+政府+脱贫户”、“企业+合作社+脱贫户”、“企业+园区+脱贫户”等产业振兴新模式,确保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门路,实现脱贫户和龙头企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发挥了企业在巩固脱贫成果中的带动作用。
企业帮扶农民增收,政府为企业纾困解难。沁县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县十大富民产业以及农业“特”“优”主导产业,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扶持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科技化发展,出台了《关于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强农惠农扶持政策》,就种植产业、养殖产业、加工产业、乡村旅游产业、集体经济产业、特优项目及基地建设、发展经营主体、扶贫车间、电商等19类产业进行奖补,并明确了责任落实单位。同时还拨付2000万元用于强农惠农补助,安排300万专项资金用于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一项项硬邦邦的措施,一条条实实在在的政策,在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为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的沁县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环境优美,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沁州大地徐徐展开。
久久为功
用足用活政策衔接“强心剂”
冬日的暖阳,轻拂过山岗。原牛寺乡王泉村村委会主任、现走马岭村党支部委员靳建军正忙着和石泉公司驻村工作队的队员在村落周边勘察地形地貌,他们要给即将落户该村的养殖场找个“家”。
王泉村原本是牛寺乡的一个普通小山村,在2017年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考虑到实际情况,当地政府在征得群众的意见之后,决定对王泉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
2018年5月,对口扶贫王泉村的华电煤业石泉公司驻村工作队进驻王泉村,积极推动王泉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2018年年底,王泉移民新村终于在离王泉村60公里之外的地方落成。村民的新居内全部安装自来水,并进行电网改造,铺设新路,全部接入联通、广电宽带网络。同时,还协助王泉新村新建大棚3座,建起扶贫车间,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让村民们稳得住、能致富。
今年,随着行政村合并工作的推进,王泉村被并入牛寺乡走马岭村,开始了新的奋斗之路。然而,石泉公司和王泉村携手振兴路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现在,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养殖场的选址问题进行规划,因为项目所需资金已经到位。
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在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中,保证政策的持续稳定是重中之重。为了切实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沁县县委、县政府以“增”为向,完善并创设适应新任务的各项机制和政策。他们在“稳”的前提下,不断完善既有的;在新的任务上,及时创设未有的,立足发展形势需要,不断完善、创设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时,更多地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思良策,将扶志扶智提升至巩固成果、推进振兴的突出位置谋划,让群众真正从“帮我脱贫”转变为“我要振兴”。
今年,沁县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指导行业部门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四个不摘”政策,确保过渡期主要政策保持总体稳定。围绕健全机制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目标,联合县行业部门制定《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办法》《驻村干部常态化帮扶管理办法》《小额信贷和逾期风险处置实施办法》等长效机制。印发《巩固“三保障”成果政策指引》学习资料至全县各帮扶单位、各乡镇和驻村工作队,供学习掌握衔接政策,有效推进政策落实。
为了进一步巩固好基础防线,今年以来,沁县先后出台11项长效帮扶机制,奠定了高位赶超的坚实基础。
着眼教育,制定《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和《沁县控辍保学动态监测和教育帮扶实施办法》,严格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因地、因家、因人施策,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实现失学辍学问题清零、动态保障,教育政策落地落实、应助尽助。
着眼医疗,严格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资助参保政策及“双签约”服务,印发《沁县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21年全县城乡居民参保缴费人数136298人,30964口脱贫人口全部参保。建立《村级卫生室基本医疗保障长效机制》,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的规范管理率达到90%。村卫生室设置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配备8类基本医疗设备,基本药物在50种以上,严格执行服务信息“三公布”制度。
着眼住房,建立《沁县农村危房动态管理服务机制》,着手制定《居民住房定期排查整治暂行办法》和《不安全住房和容貌较差房屋管理暂行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程序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沁县农村危房改造逐户排查工作方案》,努力巩固脱贫攻坚住房安全工作成果。
着眼基础设施改善,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三个责任”体系》,出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和《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暂行办法》,努力巩固维护好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成果。全县自来水通行政村216个、自然村555个,入户率达到98.22%,未通自来水的12个自然村农户家庭用水主要是院内自建水源井,其水量水质均符合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全县218个村50090户140991人饮用水全部符合地方饮水安全标准,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集中供水率达到99.24%。
与此同时,沁县继续大力开展就业帮扶,组织开展“春风行动”“点对点”返岗复工服务保障活动,下拨16万元资金用于脱贫劳动力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发放,组织开展太行家政培训、光伏管理员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努力帮助脱贫群众掌握技能并通过外出务工增收致富。
大力开展金融帮扶,认真落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分片包干责任制,督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各主责任银行及时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部门,确保实现应贷尽贷。截至2021年10月末,全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结余2764户,金额13636.96万元,年内累放914户,金额4617.6万元,超额完成全年3400万元目标任务,有效满足了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和经营的信贷需求。
大力组织开展消费帮扶,沁县农业部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农展和农产品博览会,努力扩大产品的知名度。组织农民丰收节集中展销活动、帮扶单位购销活动、企业专场对接活动、旅游扶贫促销活动等。各乡镇及驻村工作队消费帮扶涉及86.94万元。
继续巩固生态帮扶,沁县紧紧抓住7千亩黄河及黄河流域防护林生态屏障建设工程和1.5万亩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通过议标和招投标方式,将工程分别落实到16家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进行实施,切实带动脱贫户增收。
保持“不变”的战略定力,坚守底线思维下的硬任务、硬目标。沁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变的形势、变的阶段、变的打法,紧盯不变的责任和要求,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躬身入局
拧紧拧实干部队伍“螺丝钉”
这些日子,位于郭村镇石板上村的农业产业园区里异常热闹。园区的草莓大棚里蜜蜂飞舞、鲜花芳菲,红艳艳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看着眼前的景象,驻村第一书记张云娥喜上眉梢,近五年的辛苦付出终于看到了喜人的成果。
张云娥目前担任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同时兼任市政协驻石板上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五年前,张云娥和同事们来到石板上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面对村里产业凋零、环境卫生落后、村民积极性不高的现状,他们扑下身子搞产业、千方百计谋发展,为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农业产业园、现代化的养猪场以及光伏发电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使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通过五年的接续努力成了全县乡村振兴的典范村。
面对今天的成绩,乡亲们都说,这都来自从上到下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心为民的干部队伍。
只有躬身入局,才能干有所成。踏上新征程,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越需要一支能做善成的干部队伍。
拧紧拧实干部队伍“螺丝钉”,就要以上率下。沁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访农户、下田间、进企业、入车间,将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求牢记心间,并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工作措施。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深入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学习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专题研究相关工作,相继组织召开“三保障”问题排查整改、有效衔接项目资金使用、“六乱”整治专项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问题整改推进等会议。迅速成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分管副县长担任副组长,部署推进重大政策、重大行动和重要工作。理顺诸多职能、排除诸多困难,于6月份成立沁县乡村振兴局,统筹协调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为进一步落细工作,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36个行业部门,同时建立《沁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联席会议制度》,19个行业部门为联席单位。行业部门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围绕“四个不摘”政策落实,及时延续15项、优化1项、调整30项现有政策,确保政策连续、落实有力。
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2016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在落实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中考核识别干部的实施办法》《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考察识别干部的实施办法》等政策制度,先后在脱贫攻坚一线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干部169人次,切实树起了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凝聚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责任明确更需落实监管,沁县县委、县政府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重要参考。县纪委立足监督职责和协助职能,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印发《关于过渡期内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的实施方案》,围绕巩固拓展成果、保障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等重点,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聚焦机制运行、责任落实、政策执行、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持续纠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着力加强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脱贫摘帽后“四不摘”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沁县将发挥他们的作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沁县,共218个行政村,其中脱贫村135个、1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以上141个村(点)均按照“一村一队、一队三人”要求选派了工作队,所有的工作队长均由第一书记兼任;6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不包含脱贫村)派驻了第一书记;8个100人以下易地扶贫安置村派驻了1名工作队员(其中3人为兼任);63个一般非脱贫村安排帮扶干部65名(其中10人为兼任)。另外,1个100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也派驻工作队,实现了帮扶全覆盖。一年来,沁县组织所有第一书记、工作队开展全市驻村帮扶“十看五化”专项行动;按照全省安排开展问题排查整改专项行动,逐村逐户对“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全面排查问题并完成整改;分4期对所有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进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政策全覆盖培训,使他们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工作责任进一步压实、工作成效进一步呈现。
“减贫的对象变了但责任不变,以前,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则要面向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侧重于发展基础还薄弱的村庄;脱贫群众需求变了但我们的工作标准不能变,‘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解决后,群众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文化、法治、生态等需求更加凸显,增收致富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和历史起点去谋划,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沁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霍东亮说。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沁县一路脚踏实地、实干争先;从责任划分到推动落实,沁县继续抓铁有痕、勇敢担当。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劳动创造价值,实干铸就伟业,奋斗开创未来。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站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衔接点,迈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沁县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前所未有的风貌、前所未有的决心、前所未有的担当争先奋起,描绘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画卷! (冯波 黄新 张鹏伟)
来源:长治日报
- 上一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如何考核评…
- 下一篇:创新方式方法 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