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建实务

传承“红色基因” 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向“百年一三”进发

时间:2022-02-07 13:22:11来源:北京皮革作者: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 点击:

  1938年9月,在陕西志丹县(原保安县)原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住过的大院里,诞生了我党我军最早的制革、制皮件和制鞋的工厂——“难民硝皮厂”,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五一三工厂,2007年更名为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下的大型中央企业——新兴际华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现地址在西安市南郊小雁塔旁。工厂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目前已经走过83年的光辉历程。
 

厂大院内挖的水井(1938年10月)
 

制革股职工进行牛皮绷板(1941年)
 

  “红色”记忆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与陕北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完成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会师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陕甘边红色根据地”基础上,成立“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作为长征后党中央和红军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边区政府成立之初,首要任务就是建设和巩固新边区,改善边区人民的生活,打破敌人对边区的经济封锁。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38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厅长刘景范(刘志丹胞弟)的直接领导下,筹建了第一批7个公营工厂,“难民硝皮厂”便是其中之一,1938年9月10日正式在志丹县成立。

  厂址选在志丹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直接领导工厂筹建工作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厅长刘景范出生在志丹县芦子沟,长期生活和战斗在志丹县和陕北根据地的沟沟峁峁,对家乡志丹县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的建议下,“难民硝皮厂”建立在志丹县城;二是志丹县靠近三边(定边、安边、靖边)地区,具有丰富的羊、牛皮等资源,便于工厂获取主要原材料;三是志丹县地处陕甘宁边区腹地,敌人不易滋扰。厂名定为“难民硝皮厂”“难民”两字的意思是: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发动侵略战争,得到了全世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士以及爱国华侨华人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纷纷捐款支援我国抗战,我党和边区政府用他们捐赠的款项筹建起来的工厂厂名均贯“难民”两字。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原边区政府土地部干部惠彦祥为第一任厂长。

  1938年8月底,秋高气爽,惠彦祥厂长拿着边区政府建设厅领导交给他的3000元法币(当时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钞票),带领着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或参加过陕北根据地游击战争的游击队员9名同志离开了延安,沿着西川河的河道向志丹县进发。历经三天,行程192华里,于9月1日到达中共志丹县委报到。当时的县委书记刘志新、县长赵耀先当场决定,把厂址设在县城北关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曾经住过的大院里。9月2日,参加建厂的同志住进大院。当时院内有5间平房,9孔窑洞,均已破烂不堪。根据制革和办公的需要,大家一齐动手,修缮房屋和窑洞。9月10日,修缮工作完成,下午,“难民硝皮厂”正式宣告成立,志丹县委派县委宣传部部长王耀华和干部、群众3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惠彦祥厂长在会上讲了话,王耀华部长代表县委致了祝贺词。从1938年9月创立开始,一直到1940年9月,工厂在保安县生产、生活和战斗了整整两年时间。以后,根据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先后转战陕甘宁边区安塞县和晋绥解放区,直到1949年5月西安解放,接收国民党联勤司令部西安被服总厂制革分厂。
 

工人们在制革
 

皮鞋股职工在院子缝鞋帮
 

工厂制作的公文包
 

  建厂初期,生产条件简陋,只有5间平房和9孔窑洞,生产以手工为主。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指示下,职工们积极参加建厂劳动,自己种粮、种菜、养猪、打柴、烧炭,保证了工厂自给有余。他们用双手创造了人间奇迹,受到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赞扬,延安《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多次报道了“难民硝皮厂”的事迹。当时工厂生产的“金鸡牌”皮革成了延安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高级皮张。

  1945年8月,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前夕,工厂连夜为毛主席赶制了黑面单皮鞋。工厂也为周恩来、叶剑英、贺龙等中央领导制作过皮大衣和皮鞋,在厂内工务科备有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鞋样,随要随做。张建、贾若茂等7人获得了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在毛主席和党中央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围剿前,工厂接到了联防军后勤部为党中央档案局制作70多个存放档案大皮箱的指示,在战争阴云密布、形势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全厂职工经过10多天的奋战,按时完成了任务,为毛主席、党中央转战陕北和东渡黄河,保护我党、我军重要档案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艰苦的战争环境里,工厂干部工人既是生产队又是战斗队。1947年6月在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准备围剿根据地延安时,工厂接到了后勤部命令,创建了一个武装加强排,西渡黄河打游击,对敌人造成威胁,乱敌阵脚。

  加强排人员每人一支枪,60发子弹,在黄河以西与敌周旋,后又转战绥德、米脂、子长、安塞、富县等地,保护老百姓,保护工厂,在党中央粉碎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围剿后,胜利返回工厂。加强排为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工厂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后勤部军工局的表彰。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工厂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建厂”的光荣传统,培育出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军需企业精神。
 

三五一三厂引进的德仕玛制鞋设备
 

1999 年国庆 50 周年大阅兵,女兵方队穿着三五一三厂制作的阅兵鞋接受检阅
 

军事学院学员方队穿着三五一三厂制作的阅兵鞋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1999 年国庆 50 周年大阅兵,三五一三厂制作了阅兵鞋
 

女民兵方队穿着三五一三厂制作的阅兵鞋接受检阅
 

  变迁与发展

  全国解放以后,该厂先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03工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513工厂。曾参与了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1975年辽东半岛营口、海城特大地震,1976年河北唐山、四川松潘特大地震,建国50、60、70周年大庆阅兵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国家历次重大事件紧急物资的生产。为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为国家和人民度过时艰,并为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7月,该厂曾经的老红军战士、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贾若茂同志经原总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大将批准,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12月该厂职工侯木山被评为“总后勤部劳动模范”,并到北京参加“总后劳模大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957年,朱德委员长亲临工厂视察,亲切接见了劳动模范和工程技术人员,并为工厂题写了“增产节约”四个大字,成为工厂的镇厂之宝。

  2000年,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要求,该厂移交地方管理,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下的大型中央企业——新兴际华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现有职工1200余名。2007年,工厂改制后,更名为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目前工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三条国内最先进的制鞋生产线、西北地区最大的制鞋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成为年生产各类皮鞋300多万双,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的大型国有企业。工厂产品除保障军队供应外,自主品牌“巡洋舰”皮鞋还销往全国各地及世界30多个国家。2020年,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政府对环保的要求,公司决定将生产环节退出城市核心地段,在西安市“纺织工业园”购买土地90亩,实施“退城入园”工程。2021年,公司将加快“退城入园”项目建设进度,按计划二季度开工建设,年底完成一期项目的建设,力争2022年上半年形成生产能力。项目完全建成后,公司将拥有国内最先进的4条现代化制鞋生产线和1条服装生产线,到“十四五”末,生产总值可达到10亿元,利税8000万元,为公司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公司先后被授予“西安市先进集体”“陕西省先进企业”“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皮革行业杰出单位”“改革开放40年陕西纺织行业优秀企业”“陕西省纺织行业先进集体”“西安市工业(制造业)百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2019 年 9 月 10 日,三五一三厂在志丹县原中共中央旧址隆重举行“新兴际华集团红色教育基地暨三五一三原址”揭牌仪式
 

新兴际华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雅林和志丹县委书记李建祥为“新兴际华集团红色教育基地”和“三五一三原址”揭牌
 

  为了发扬延安精神,弘扬军需文化,实现“百年一三”的宏伟目标,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公司经与延安市及志丹县党委和政府协商,经上级集团党委同意,在志丹县公司原址建立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并于2019年9月10日公司诞生日,在志丹县公司原址上举行了隆重的“新兴际华集团红色教育基地”和“际华三五一三公司原厂址”挂牌仪式。近两年来,集团公司和本公司先后组织300余名党员、干部和职工赴志丹县“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教育培训,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培养了一批政治思想可靠、理想信念坚定的红色接班人。
 

  (文、图提供:际华三五一三实业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中国皮革协会党支部)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