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加速跑”
“自从村里种上了油茶,我们不用出去找工了,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5月22日,在宁远县太平镇白土村,三五成群在油茶基地忙活的村民高兴地说。白土村通过兴办村级合作社,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近年来,宁远县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坚持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加速跑”。截至目前,全县410个行政村,共有30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4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政策推动,注入发展“强心剂”
“有发展愿望,无启动资金。”这是一些村发展集体经济面临的困惑。为着力破解基础条件差、启动资金少、产业实施难等问题,宁远县制定系列扶持政策,县财政先后安排2600万元引导资金,对100余个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扶持,持续打造集体经济示范村,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天堂镇石海山村过去一直想发展村级产业,由于村集体缺钱,想法难以变成现实。依托财政扶持政策,海山村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水库养鱼、柑橘种植和生猪养殖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宁远县对村级集体经济开支产生的税费,由财政进行全额奖补。县政府每年将烤烟税收的10%返还到村,去年返还412万元,种烟村均增收3万元以上。全面实行光伏扶贫政策,全县119个贫困村仅光伏发电每年分红均增5万元。
“光有政策扶持还不行,必须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有效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据县委组织部相关人员介绍,宁远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的重要内容,纳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对后盾单位、联点领导、驻村工作队的实绩考核内容,通过责任倒逼,推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人才驱动,组建乡村“智囊团”
宁远县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向外出优秀党员农民工、种养大户、创业能手等发放“村党组织书记招募令”,回引有思想、有技术、有能力的乡土人才51人。
九疑山瑶族乡新塘村是省级贫困村,过去属于集体经济“空壳村”,乡党委回引在深圳务工经商的能人陈阳九,选优配强“领头羊”。陈阳九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全力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打造160亩生态葡萄园和80亩水产养殖基地,每年集体经济收入均在30万元以上。
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委组织部结合招商引智工作,前往深圳、广州、长沙等城市宣传,面向社会招聘乡村振兴指导员29名,重点派往集体经济示范村和乡村振兴重点建设村,助推村级产业发展。
大力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成功引进13名博士,孵化舜天恒禾、湖南观音山生物技术等22个特色扶贫产业示范基地。精心选派336个驻村工作队、133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派出119名科技特派员,邀请湖南农大教授和本地“土专家”,组建专家指导团,在集体经济项目管理、技术、营销等方面逐个进行指导和服务。
“通过专家指导团进村入户开展调研,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有效带动了集体增收、村民致富。”宁远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人员介绍。
产业带动,打造增收“聚宝盆”
“自从我们村发展了产业,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湾井镇下灌社区党委书记李乾旺谈到村里的变化深有感触。宁远县创新经营模式,采取“化零为整”“靠大靠强”“借鸡生蛋”和“转型升级”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村级产业,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盘活闲置资源,实现“变废为宝”。宁远县积极引导各村将土地、荒山、荒地、水面等资源流转到村统一开发,提质改造,让地生金,全县流转土地35.1万亩。九疑山瑶族乡以行政村为单位,将所有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引进湖南现代农业集团等大型企业进行连片开发,打造了舜耕产业园、福娃生态农业基地等一批大型产业项目,带动21个村获益146万元。
依托湖南现代农业、温氏养猪、九嶷山兔等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太平镇上下留村起初找不到发展出路,后来决定与温氏集团合作,建立温氏养猪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同时,鼓励各村把贫困户申请的小额贷款等资金,作为产业入股资金投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县共投入小额贷款6000万元,成立专业合作社1192家。
坚持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跨界农业,促进产品变商品、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走“公房变厂房、资源变资金、农民变工人”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县创建乡村致富车间121个、乡村旅游景点54个,发展农家乐、民宿、休闲农庄84家。
- 上一篇:党支部“1+N”系列学习活动助力…
- 下一篇:喀什公路管理局党委理论中心组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