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独家观察

石与火的交融 原始手工业绽放文明曙光

时间:2025-01-07 13:53:36来源:中国集体经济网作者:闫海红 刘建新 点击:

  摘要:<正>二十世纪中叶,为配合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成昆铁路的建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元谋盆地开展地质调查,钱方、蒲庆余等几名地质学者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大那乌村丘陵褐色黏土层中,发现两枚石化程度很深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在其附近,找到了一些石器,石器以石英岩为原料,有石片、石核、尖状器等类型,均保留着人工加工修正的痕迹。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它早于“蓝田人”“北京人”。此后,元谋人遗址除了不断发现古人类化石以及多种古生物化石外,还陆续出土了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骨器、石器工具、炭屑和烧黑的动物化石(烧骨),这些珍贵的遗物证明元谋人除了会制作劳动工具,还会使用火。“元谋”出自傣语,“元”为飞跃,“谋”为马,意为飞驰的骏马。元谋因产良马得名,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人类文明的摇篮”。元谋人的发现对于探寻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DOI: 10.20187/j.cnki.cn/11-3946/f.2025.02.021
 

  专辑: 经济与管理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
 

  专题: 考古;工业经济
 

  分类号: K878;F429
 

  文献来源:闫海红,刘建新.石与火的交融 原始手工业绽放文明曙光[J].中国集体经济,2025 (02):197 .
 

  作者单位:闫海红,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刘建新,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二十世纪中叶,为配合四川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和成昆铁路的建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元谋盆地开展地质调查,钱方、蒲庆余等几名地质学者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大那乌村丘陵褐色黏土层中,发现两枚石化程度很深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在其附近,找到了一些石器,石器以石英岩为原料,有石片、石核、尖状器等类型,均保留着人工加工修正的痕迹。根据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元谋人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它早于“蓝田人”“北京人”。此后,元谋人遗址除了不断发现古人类化石以及多种古生物化石外,还陆续出土了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各种骨器、石器工具、炭屑和烧黑的动物化石(烧骨),这些珍贵的遗物证明元谋人除了会制作劳动工具,还会使用火。“元谋”出自傣语,“元”为飞跃,“谋”为马,意为飞驰的骏马。元谋因产良马得名,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人类文明的摇篮”。元谋人的发现对于探寻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世纪中叶开始,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黄河中游左岸高出河面约170米的古老阶地上,陆续在平均约1米厚的交错砂层中发现带有人工砍砸或切痕的鹿角、被火烧过的动物骨骼化石,以及多样化且持续的手工打制石器,石器原料多为石英岩,打片采用了锤击、砸击和碰撞三种方法。小型的漏斗状石核和有棱脊台面的石片,反映出石器工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昭示着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的身影。经美国普渡大学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用铝铍同位素比值埋藏测年法进行深入分析,西侯度遗址已有大约 240 万年的历史,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之一,也是亚洲首次发现的属于更新世初期人类文化遗址。
 

  电光石火之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人类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因此,工具的出现就意味着人类生产活动的肇始。人类以工具为武器同大自然进行战斗,敢叫日月换新天,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最初人类使用的工具非常原始,一般都是用砾石打制的石器,或用石器砍削的木棒,因木器容易腐烂而难以保存,所以出土的最早古人类工具,几乎全部为打制石器。加上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火的遗迹,常常与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或旧石器共存一处,反映出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是岁月打磨与人类智慧凝聚的产物,更是认识人类自身、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各个古人类遗迹保留下来的文物信息太少,深入研究原始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脉络仍有诸多困难,但已经出土的材料都明确指向了重要的线索,许多秘密期待研究人员逐一破解。
 

  石与火的交融,促使人类文明绽放曙光,是人类起源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火的使用,既是大自然的馈赠,又是人类在进化中与自然交流融合的产物。自学会使用和控制火源开始,人类的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烈烈火光为原始人类驱散了夜晚时的黑暗、危险和寒冷,也让他们的食物变得更加美味和易于消化,营养的丰盈又促进了大脑的发育。火光照耀下的暗夜,有了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交流、学习、娱乐,更有利于制造、维修和加工各种各类生产生活器具,原始手工业在火苗的跳动中,石器木作加工技术不断积淀,制造工艺不断精进,工匠们的杰作不断涌现,生产力不断革新,人类文明即将迎来新的时代。
 

  (作者单位:闫海红,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刘建新,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