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财经金融

探索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时间:2024-08-06 09:23:47来源: 中国金融杂志作者:吴昊 林智昌「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点击:

  2023年6月,中央财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有力有序有效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开启了以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农村集体经济在解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迎来了重要政策红利期。为提升农村集体经济金融服务质效,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福建省联社)提出“富民强村”这一重要命题,探索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福建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2023年以来,福建省联社采用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进“富民强村”金融服务调研工作,先后前往莆田、泉州、漳州等11个地市开展现场调研,对省内2601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和740个其他重点村(以下统称重点村)进行全面摸底,探究福建省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
 

  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从收入上看,经营较好的村集体(年收入100万元以上)仅有278个,占重点村的8%;年收入10万元以内的有667个,约占重点村的20%,其中171个村集体年收入为零。
 

  表1 重点村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情况


 

  发展程度参差不齐。调研显示,靠近城市、公路、集镇或海岸的村镇,依靠区位资源禀赋可通过兴办企业、征地补偿或海域租赁等方式较好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如厦门、莆田、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于省内其他地区,而山区和地理位置偏远的村落发展普遍薄弱。
 

  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现有农村集体经济多以厂房、仓库、商铺、人才公寓等物业出租为主要的经营方式,租金收入是最主要的来源。
 

  发展方式多种多样。本次调研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可归纳为资产收益型、产业发展型、生产服务型、旅游开发型、股份合作型五类。资产收益型是指利用本村集体资源、资产获取租金或其他收益,如石狮市厝上村利用地处镇工业开发区的优势,建设人才公寓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每年增收50多万元。产业发展型是指发展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服务业等产业,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如政和县西津村由村集体投入资金170余万元,村民以资源、劳务等形式入股,成立经济合作社,经营黄金葡萄柚项目,全村党员52人、村民1683人主动参与,按“村集体占30%,全体资格村民占70%”比例分红,实现农村集体有收入、村民人人有分红。生产服务型是指通过开展劳务输出、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获取收入,如晋江市嘉排村引入第三方机构有效运营邻里中心、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长者食堂、学校、音乐室等农村集体资金资产,村集体年收入可达600万元以上。旅游开发型是指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推动文旅、农旅融合,如闽侯县孔元村围绕“四季农田、七彩农业”的轴线,打造“四季有花看,月月有果吃”的乡土世外桃源,通过吃农家饭、品农家酒、采农家果、玩农家乐,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加,村集体年收入达25万元以上。股份合作型则是指利用资金、资源入股经营主体,获取股权收入,如上杭县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130个村投资5557万元入股农业产业园、县工业园区标准厂房等项目,年均可为每个村增加集体收入2.5万元。
 

  福建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组织机制不健全。据统计,福建省14702个村(居)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确认村集体成员2923万人,已初步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但调研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仍然不健全,例如,由村委会代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重点村有2714个,约占重点村的81%。
 

  管理模式不规范。调研发现,部分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结构比较粗放,存在能人主导的现象。能人主导虽然能依靠乡贤的力量带动集体经济的发展,但也容易产生因监督不足带来的“能人失效”风险。
 

  财务管理待完善。一方面,个别农村集体经济在财务收支上未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财务支出由村主干等少数人安排,缺乏阳光监管;另一方面,部分村财务人员未接受系统的业务学习与培训,且流动性较大,导致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时有发生。
 

  缺乏中长期发展规划。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三年进行一次换届,而建设一个可持续且现金流稳定的项目少则1年,多则3~5年,往往是项目刚落地或未有收益时就面临换届,造成大部分村主干侧重兴建基础设施、文体活动中心等周期短、见效快的公益项目,缺乏中长期项目规划。
 

  金融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策略

  汲取浙江省“千万工程”“强村富民”等先进经验,笔者从农信机构层面,针对五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提出如下差异化的对策建议。
 

  资产收益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策略。在业务发展层面,一是满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购买或新建商铺、厂房、仓储设施、广告牌等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升级改造旧村部、村居改造等美丽乡村项目,因地制宜推广“福村贷”;二是深化农村产权改革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等抵押贷款,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探索推行农村房屋财产权(含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助力释放农村资源活力。在平台建设层面,一是大力推广福农综合服务平台,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评级系统、产权制度管理系统、资源资产流转平台、“三资”监管平台等系统,提供山、水、林、田、海等村级资产要素的登记、评估、流转“一站式”服务,助力农村要素市场化流通体系建设。二是推广“银农直联+村务卡”特色模式,依托“三资”数据资源为村级组织提供村级财务收支“银农直联+村务卡+收单”一揽子综合服务,实现农村“三资”的“数字化运行+全流程监管+无盲区覆盖”。在综合服务层面,一是围绕“集体资产+社会资本”运营模式,在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物流服务、扫码收单等领域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二是为农村集体物业经营提供包括门禁、停车、物业费缴纳等应用场景,创造良好的支付环境,构建本地生活商圈支付生态。
 

  产业发展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策略。在业务发展层面,一是推广“产业+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把握龙头企业/合作社核心,将乡村特色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农户联结起来,实现资金、结算闭环管理,助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二是聚焦主导产业,构建“金融+产业集群”服务模式,以村或产业为单位,发挥农信社自身积累的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共商共建共享,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实现系统集成、优势互补、体系化推进。三是结合农村土地收储工作,创新“福农·农田贷”“福农·农机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平整作业,修复灌溉水系、田间操作道等基础设施,完成农业生产机械翻耕、播种、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收成等。在平台建设层面,结合县域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进展,对接地方特色产业平台、供应链融资平台、产融平台等,发挥平台信息优势和科技优势,推进“金融+溯源”“金融+产业链”等服务模式,推动金融技术应用农业产业链的创新,辐射带动上下游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在综合服务层面,一是发挥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的“头雁”作用,制定“乡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公司/村集体/新农主体+农户+农业现代产业链”的链网式金融服务方案,推行“1+N”整体授信模式,形成联农带农、兴农富农格局。二是发挥“互联网+”作用,以“福农e购+电商直播”助推农产品线上销售,以“福农e厅”助推金融服务线上办理,构建福建农信“金融+消费+生活”生态圈。
 

  生产服务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策略。在业务发展层面,一是稳步推广“福村贷”“乡村振兴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农业机械、加工销售、物流配送等生产服务性融资需求。二是结合科技特派员下乡,配套“科特派产业贷”信贷产品,保障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三是协助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劳动力资源,开展技能培训,同时配套“福农e贷”“福农快e贷”社保卡、手机银行等,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在平台建设层面,持续打造“福农优品+福农e购”农产品销售新模式,通过在“福农e购”平台开发销售专区,推动“福农优品”优质农产品和商户入驻,融入农村集体生产服务环节,促进名优特新农产品销售。在综合服务层面,充分挖掘本地特色商户资源,积极拓展智慧停车、商铺租赁、农贸市场、展位装饰等消费场景,推广“产品+权益+场景”的金融服务模式。
 

  旅游开发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策略。在业务发展层面,一是深挖地方文化底蕴,融合“红色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茶文化”等,推广“福游贷”信贷产品,加大对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开发的支持力度。二是拓展文旅需求,研发文旅主题卡,针对文旅产业消费者的门票、餐饮、住宿等费用支出,引导政府配套出台补贴或费用减免方案,并量体裁衣,提供综合权益、优惠折扣、消费分期及积分等服务。在平台建设层面,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借助“文旅+金融+互联网”浪潮,对接网络消费、定制消费、智能消费等新热点、新模式。在综合服务层面,一是寻找文旅发展“带头人”,例如,与文创人士、非遗传承人、民俗文化代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文旅产业发展。二是通过与高职院校、相关企业建立联系,对接乡村旅游规划、文化创意等领域专业人才,配套提供“创保贷”等系列产品。三是参与景区智能支付建设,与景区管理方、旅行社、农户、商户等进行合作,采用补贴、手续费减免等方式,推广扫码收单、刷卡支付等业务。
 

  股份合作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策略。在业务发展层面,一是依托产权制度改革管理系统,因地制宜推广“福股贷”“福权贷”“农票贷”等特色信贷产品,畅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融资渠道。二是支持发展“飞地”抱团项目,以入股等形式组建强村公司,打造“共富工坊”,引导各村集体抱团突破地域限制,将资源、资金配置于产业基础好、有前景的园区、开发区、特色小镇等平台。三是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购买行社股权,进一步密切银村关系,创建新型股权纽带,构筑农村集体“命运共同体”,推动农信金融服务向纵深发展。在平台建设层面,大力推广福农综合服务平台,推动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构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线下+线上”无缝衔接服务模式。在综合服务层面,引导农村集体、企业和农户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订单种植+保底收购”等多种方式,实现利益共享。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