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独家观察

董煜:“十四五”时期中国发展的新机遇

时间:2021-11-12 10:37:47来源:中国经济报告作者:董煜 点击: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通过“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在各个领域都有新的部署、新的政策、新的举措、新的工程,这些内容的实施落地需要市场主体的认可和参与。我们既要研判发展的大趋势,也要代入市场主体的视角,从下往上看规划提供的新机会,加快布局。

第一,在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中寻找机会。过去我们看科技和产业发展,往往是两张皮,打通产学研说了多年,实际效果也不理想。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科技封锁,破局的关键,最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于人,要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依赖创新生态的改善。要理顺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产出效率。

第二,在新基建和老基建的融合中寻找机会。新基建主要有三类,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其中,第一类已经在风口了,是各方资金关注的重点;第三类带有公益属性,更多依靠国家投入;对第二类,就有必要更多关注一点。

传统的产业升级理论、传统的技术改造做法可能已经不足以支撑现代信息条件下对效率提高的需求,对改造深度和频率的追求,融合就是一种大势所趋。所以,“十四五”时期既要关注新基建本身的发展,关注前沿信息产业的发展,关注新基建在新行业的应用,也要更多去看,老基建里哪些有最迫切的融合愿望,哪些有实力去推进融合,哪些会带来比较显著的收益,等等。

第三,在重大民生工程中寻找机会。看待民生可以有很多角度,如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消费、住房等。如果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出发,把眼光落在重点人群上,建议可以重点关注“一老一小”问题。“十四五”时期,应着眼于如何让中国的老人享有更加健康愉悦的晚年生活,推进相应的产业布局。同时,建议启动实施一个系统性的“中国儿童成长工程”。

第四,在区域和城镇化战略的演进中寻找机会。区域问题和城乡问题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最终是一体的。区域战略的实现,区域竞争力的提高,越来越需要通过做强中心城市和协调区域内城市布局来实现,而城市功能的优化、辐射带动作用的提升,则需要找准其在区域战略中的定位。城乡发展不协调,区域也协调不了,反之亦然。从区域战略看,这些年中央对区域发展的布局进行了顶层设计,现在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牵引的总体格局已经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正在构建中。这时候需要跳出单个区域,面对大布局去思考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机会,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个区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第五,在生态大保护大修复中寻找机会。关于“十四五”时期的生态保护,也有几个维度可以切入,特别是从生态环保的阶段性特征分析,需要关注一些过去相对薄弱的环节。

首先,从传统的水土气三大污染看,蓝天保卫战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在水污染防治上这些年也下了很大功夫,建议“十四五”期间可以重点关注土壤污染问题。其次,连续几个五年规划都大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下一步可以关注一些新型的污染物,比如微塑料特别是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对于这些的防治都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再次,生态领域既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也需要加大修复力度,特别是“十四五”时期,要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对关系较大范围生态安全的源头性生态屏障区域,对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或者重要程度非常高的地区,要开展系统的生态修复。

第六,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寻找机会。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在面上做好顶层设计,点上争取突破,推动一些新的改革举措出台。哪个领域现在还不够开放,哪个领域的条条框框还比较多,哪个领域未来也许就会有更好的潜力。

总之,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通过“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作者为董煜,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21年第4期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