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独家观察

葛永元:农民收入连续17年浙江第一,飞地抱团为集体经济提供新路径

时间:2021-11-01 11:48:5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卜羽勤 许秋莲 沈奥凌 点击:

原标题:对话嘉兴市委副秘书长葛永元:农民收入连续17年浙江第一,“飞地抱团”为村集体经济提供新路径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重点转向乡村振兴。作为红船精神发源地的嘉兴努力把握建党百年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缩小。

数据显示,嘉兴农民收入连续17年位列浙江省第一,1.61: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也是全省最小。嘉兴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葛永元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工资性收入是嘉兴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财产性收入近年来增速较快但总体基数还比较低。此外,“飞地抱团”政策也为嘉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新路径。

“十四五”嘉兴乡村振兴之路

《21世纪》:脱贫攻坚战打赢后“三农”工作的重点要转向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嘉兴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哪些目标和重点?

葛永元:嘉兴乡村振兴的总目标可以归纳为四句话: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和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示范地。

“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主要是指乡村产业要现代化。在这方面,嘉兴坚持以二产的理论、三产的思维发展农业,着力打造农业经济开发区、优质稻米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业创新孵化园和美丽经济转化区等五类高能级平台,提高农业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同时,嘉兴的田地面积有限,但人口较多,在都市圈中发展空间腾挪余地不大,所以要走错位发展的道路,注重品牌建设,实现农业的高质高效。

平台是一方面,人才也很重要。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人才新政,拓宽人才、科技、资金等资源要素“下乡进村”通道,激发全社会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复兴升级版的农耕文明”主要是指社会治理要现代化。既发挥好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作用,通过兴盛农村文化潜移默化净心灵、去旧俗、育新风,又充分发挥微网格、微嘉园的作用,深化拓展“三治融合”,全面推进新时代“网格连心、组团服务”,进一步促进嘉兴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打造世界级的诗画江南”主要是指乡村环境要景区化。既要深化“千万工程”,加快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成为城镇的花园,城镇成为乡村的厅堂,又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增长、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振兴示范地”主要是指农村改革要集成化。要紧紧抓住列入全国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契机,以数字化改革为统领,深入推进乡村集成改革,率先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深化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上继续走在前列。

嘉兴城乡差距较小

《21世纪》:数据显示,嘉兴连续17年农民收入在全省排在首位,原因有哪些?

葛永元:我觉得,首先是得益于嘉兴优越的地理环境。嘉兴在都市圈中发展基础较优、机会比较多,就业和创业的氛围比较好,城乡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均等化水平比较高。

其次是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创造相对均等的机会和基础条件。早在2003年嘉兴就将城乡一体化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五大战略”之一。

2008年紧紧抓住被列入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契机,实施了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十改联动”,包括社会保障、就业体系、公共服务等,打破城乡之间的制度壁垒,让农村更有机会享受与城市相同的发展条件。

因而,嘉兴相对来说在各个方面的城乡差距都比较小。从文化事业来看,嘉兴任何一个村的图书馆都可以借到全市图书馆的书,还书也不用出村。从公共卫生来看,城里高水平的三甲医院医生到农村接诊,做到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共建共享。教育更是如此,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所以嘉兴也是全省义务教育最均衡的地方。

此外,嘉兴一直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连续实施4轮“强村计划”,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所有村的集体经济年经常性收入超过100万元。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组织体系,它的正常运转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1世纪》:嘉兴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是什么?

葛永元:最主要的是工资性收入,占比6成以上。因为嘉兴城市化、工业化的基础比较好,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也比较好,农民有机会参与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就业机会,所以能够实现较高的收入。其次是经营性收入,嘉兴的创业机会比较多,很多村民自己有家庭农场或店铺,以前还有一些前店后厂的加工模式,现在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村民也在尝试利用嘉兴的物流配送优势开办网店;财产性收入和保障性收入这几年也在不断增长,且增速较快。此外,嘉兴高度重视低收入群体的增收,一方面加大兜底保障,是最早实行城乡低保同标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创新低收入农户持股增收模式,帮助他们获得稳定的分红收益。

《21世纪》: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何实现先富带后富?

葛永元:我们有一个叫“飞地抱团”的政策,将政府部门消除经济薄弱村的扶持资金和土地指标、村自筹的发展资金等资源,突破地域限制配置到条件优越的“飞地”,联合建设物业经济等可持续发展项目,并进行统一运营、保底收益,实现资源互补、多方共赢。

这种模式从最初的跨村“抱团”1.0版,到后来的跨镇、跨县、跨市、跨省“抱团”,已经发展到现在的低收入农户的持股增收6.0版。

浙江一直注重山海协作、均衡发展,在这方面嘉兴始终走在前列,所有县(市、区)都至少兴建了一个“飞地抱团”项目用以帮扶省内欠发达山区,带动异地薄弱村脱贫增收,如嘉兴桐乡市与丽水龙泉市实施“百村抱团”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8亩,总投资近13亿元,最终收益双方共享,保底收益为出资额的10%,从而实现对口帮扶目的。

平湖市将“飞地抱团”的股东从村集体经济组织拓展至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农户年获取10%的稳定收益,目前持股低收入家庭3152户,总帮扶股份股金1.77亿元,累计实现分红4200多万元。还有,政府支持一些产业基地,让低收入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如支持褚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搭建钢管大棚,免费借给低收入农户使用,带领特贫户、低保户一起致富。

(本报许秋莲、沈奥凌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卜羽勤)

《中国集体经济》期刊 | 期刊简介 | 通知公告 | 联系方式 | 编委会 | 投稿须知 | 广告联系 | 理事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21 中国集体经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3851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7

刷新 回顶部